氧化成品率為一次生產成品率,即一次生產不返工的成品率,據生產實踐發現,返工型材成本是不返工型材成本的3倍,而且還無法保證型材的表面質量。當然氧化產品的質量是從熔鑄車間開始的,由于篇幅限制,下面就淺談一下氧化生產過程中注意的一些細節問題。
掛料桿與導電梁之間固定用螺絲要經常緊固,每次綁料前都要首先檢查掛料桿固定是否松動,如稍有松動,就應及時緊固。另受腐蝕,掛料桿會變小,需及時更換,因為其導電面積變小了,容易引起發熱,同時要綁緊,防止型材掉入槽中引起碰極,短路損壞電源。
同時掉入槽中的型材需及時清理出來,如堿洗槽里落入一根型材,就會很快腐蝕,實驗證明,其耗堿量相當于堿洗50—100根型材的耗堿量。落入著色槽或封孔槽內,由于腐蝕作用,槽內會積累大量的鋁離子,影響槽液的使用壽命。
綁料用的鋁絲采用兩種規格為好,大料選用粗鋁絲,中、小料則用較細鋁絲,可采用2mm與3mm,或2.2mm與3.2mm兩種規格,鋁絲退火硬度取1/2~3/4為好。目前很多企業已改用夾具。
吊入氧化槽前要認真緊固每根型材;對返工料氧化前緊料時,要先用老虎鉗拍打型材端部使其移位后才緊料,使接觸處無膜,保證良好導電
型材料掛放入氧化槽和著色槽導電座上時要注意好對中,不然易出現陰陽面色差。
氧化結束斷電后及時吊起,停留在氧化槽內數分鐘會影響封孔,也會使著色速度加快;氧化后吊起在空中傾斜停留太久,瀉酸液的一端因氧化膜擴孔原因使著色較深,易出現兩頭色差。
著色槽前后四個水洗槽要保持每個槽的pH值相對穩定,正常四個水洗氧化后第一道水洗槽pH值:0.8~1.5
氧化后第二道水洗槽pH值:2.5~3.5
著色后第一道水洗槽pH值:1.5~2.5
著色后第二道水洗槽pH值:3.5~5.0
一般情況下,生產時即開啟一定量的溢流水,停產時及時關閉進水閥門,不應整槽排水、加水,在氧化后第一個水洗槽內停留數分鐘,則著色速度加快,而在第二個水洗槽內停留則會使著色減慢。
對生產淺色仿鋼料,一般采用先過著色、后退至標準色板法進行著色。因為仿鋼料色差的著色時間控制范圍很?。ㄖ挥?~3秒),而采用退色法則可有10~15秒的控色時間,且統一退色也利于底色一致,對仿鋼料退色和補色都使色調趨于發青,而一次性著色則趨于發紅。
型材料掛從著色槽和著色后第一道水洗槽內吊起后不要??諘r間太長,不然型材表面會出現色帶、色澤不均勻和瀉水端白頭等現象,應稍作對色后及時進行下道水洗,準確對色應在第二道水洗后進行。一般來說對仿鋼料,如對比樣板色偏紅,則說明著色時間不夠應再補色;如色偏黃則已過著色,可根據色深程度選擇在著色槽還是著色后第一道水洗槽內退色修正。
著色槽內藥品加入方法:硫酸亞錫和硫酸鎳一定要用槽液溶解,而著色添加劑用純水溶解(純水易溶),一定要注意固體添加劑完全溶解后方可倒入,濃硫酸直接倒入著色槽。
電泳前熱水洗的溫度、時間及水質一定要保證,氧化膜孔內如殘余SO42-沒有洗凈,則電泳、烘烤后易出現發黃和漆膜不透明現象。一般情況下熱水溫度控制60~70℃,熱水洗時間5~10分鐘。
上一條:鋁制品加工廠氧化著色過程常見缺陷改善方案
下一條:鋁型材表面電泳處理的特點 |
![]() |